4月18日,北京市丰台区北京长峰医院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目前已造成29人死亡。
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并派员参与,帮助指导北京市调查组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要求,要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抓紧组织开展事故调查,迅速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责问责。
经初步调查,事故系医院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所致。
此起事故深刻教育我们
动火作业需未雨绸缪
“小心使得万年船”
一、动火作业定义
动火作业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二、动火作业审批管理要求
1.动火作业许可申请
(1)作业申请人负责准备动火作业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提出动火作业申请。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动火作业时,均应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2)凡是没有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没有落实动火安全措施或动火安全工作方案,未设现场动火监护人以及动火安全工作方案有变动且未经批准的,禁止动火。
(3)动火作业许可证是动火现场操作依据,只限在同类施工条件、同类介质、同一设备(管线)、指定的措施和时间范围内使用,不得涂改、代签。
(4)项目可结合实际情况,可在节假日、国家重要活动期间,以及项目认为对生产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存在重大危害的作业,实行动火作业审批升级管理和现场作业升级管理。
(5)作业单位应提前办理动火申请,申请前应针对动火作业内容、作业环境、作业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动火作业审批
(1)项目部接到作业申请后,如作业现场为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现场经理应亲自组织总包方和施工承包商有关人员集中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① 确认作业详细内容。
② 确认作业人员资质和能力。
③ 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间的相互影响,确认动火前后应当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④ 确认动火作业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⑤ 其他。
(2)书面审查通过后,授权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① 与动火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② 现场作业人员资质及能力符合情况。
③ 系统隔离、置换、吹扫及气体检测情况。
④ 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完好性,消防、急救等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⑤ 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⑥ 人员培训、沟通情况。
⑦ 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3)书面和现场核查通过后,申请人、批准人和相关方均应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4)对于书面和现场核查未通过的,应对查出的问题记录在案,整改完成后,作业申请人重新申请。
(5)当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等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经过作业批准人的审批。
(6)不同地点的同一作业内容需再次办理《动火作业审批表》;同一地点的不同作业内容需根据作业类别开具相应《动火作业审批表》。
三、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级。
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四、动火作业安全防护常识
1.动火人要做到“四不动火”:动火许可证未经签发不动火;动火许可证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动火;动火部位、时间与动火许可证不符不动火;监火人不在场不动火。
2.出现异常或监火人提出不能动火时,要停止动火。对于强行动火的指令,有权拒绝。
3.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5米范围内的易燃物品,动火点10米范围内、动火点上方及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者喷漆作业,不应进行可燃性粉尘清扫作业。
4.使用各类焊机进行焊接作业或气割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确认焊接设备完好性,电源线、焊把线、二次侧线绝缘性能应完好,焊把钳、地线夹子接线处无电缆铜芯裸露,接地应符合要求,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5.在脚手架上进行焊接作业时,不得将焊机二次侧线或地线连接到脚手架架体上。
6.用气焊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当直立放置,不应卧放使用,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应采取防倾倒措施和防晒措施,严禁在烈日下曝晒。
7.连接气瓶的气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用专用管卡固定,不得漏气,现场应准备肥皂水进行试漏。
8.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点不应小于10m,乙炔气瓶应安装回火防止器。
9.作业完毕应全面打扫现场,清除可燃物。切断电源,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离开前应作业申请人和审批人关闭作业许可,现场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来源:央视新闻、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
声明:本号致力于公益安全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1、当公共场所发生事故时,你会应对吗?快来学习,关键时刻可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