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爆炸发生时,泄压面积不符合要求,扩大了爆炸的危害性。 | | | (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门窗,门、窗应向外开启。(2)泄压面积应经过计算,并符合GB 50016 要求。 |
|
|
| | | | | (1)容器、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当不小于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最高的压力与温度组合工况的压力。容器、管道不应超压运行。(2)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阀、爆破片、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安全联锁等安全装置。(3)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阀、爆破片、阻火器、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装置。(4)容器、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容器、管道的安全操作要求。 |
|
|
| | 未设置通风或空调系统,电气盘、箱、柜安全防护装置缺失。 | | | (2)电气盘、箱、柜必须设置设备编号、当心触电标识、单线系统图、接地和接零标识。(3)相序线及接线标识规范、柜门保护接地并牢靠、接线位和母牌等裸露部位均有有机玻璃罩、穿线孔应封堵、线路应横平竖直、固定有序。 |
|
|
高、低压电气柜前未铺设绝缘胶板,使用不合格安全用具。 | | | (2)高压试电笔、绝缘手套、绝缘套鞋、接地线等电工工具和防护用品必须按检验标准要求送检,并张贴标识,确保有效。 |
|
|
| | 除尘系统内摩擦、碰撞火花和静电等因素,容易引起粉尘爆炸。 | | | (1)在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2)设备、机架、管道的每段金属外壳间应采用跨接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不得中断。(3)吸风口应能有效控制和收集粉尘,其风速应根据粉尘特性合理选择,避免管道堵塞或不能有效吸尘。(4)建立回收尘的收集、储存、处置的密闭措施,防止二次扬尘。 |
|
|
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 | | (1)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除尘系统按工艺分片(分区)相对独立设置,所有产尘点均应装设吸尘罩,各除尘系统管网间禁止互通互连。(2)应采取预防粉尘爆炸在除尘系统之间扩散的隔爆措施。一个除尘系统同时存在多个粮(料)仓设有多个吸风口时,则各个吸风口应分别设截止阀。 |
|
|
| | | | | |
|
|
| | | | |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统。 |
|
|
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 | | | (1)单台快速冻结装置和其它加工工序设置在同一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超过9人的,快速冻结装置必须隔离在单独的作业间内。(2)快速冻结装置作业间采用密封性好、阻燃材料进行物理隔离,隔离门采用平开防火门并向外开启。(3)应使用隔离墙对速冻机进行全封闭形成单独作业间.隔离墙应预留与速冻机进料口与出料口对应的进出口;隔离墙与设备的距离应满足检维修需要;部分隔离墙可利用现有车间外墙。(4)隔离墙的高度应隔离至车间建筑物顶部,将快速冻结装置的供液管和回气管隔离在作业间内,严禁隔离墙只隔离至车间与车间吊顶位置.快速冻结装置氨管如从吊顶上部穿过,吊顶至楼顶空间区域内应分区隔离。(5)快速冻结装置作业间墙体应采用阻燃材料.若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B1级及以上;严禁采用芯材为B1级以下的聚氨酯、聚苯乙烯等非阻燃金属夹芯板材。(6)快速冻结装置作业间的作业、巡检出入口应为向外开启。 |
|
|
| | 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 | | (1)制定有限空间管理制度,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台账,实行审批管理。(2)在有限空间点位设置有限空间警告标志和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告知牌,定期检查维护。 |
|
|
| | | (2)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 了解有限空间存在的风险。应指派专人全程监护,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有限空间管理牌。(3)进入有限空间必须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经氧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检测至合格水平, 作业人员方能进入。(4)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和强制通风。作业前、后, 必须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应携带煤气报警仪和氧气探测仪。(5)存在交叉作业时, 应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使用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 伏, 进入潮湿密闭容器内作业不应大于12 伏。 |
|
|
| | 高处作业未佩戴安全带,使用的脚手架、跳板存在缺陷。 | | | (1)作业人员应正确配戴符合GB 6095要求的安全带。(2)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符合GB 26557等标准安全要求的吊笼、梯子、挡脚板、跳板等;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GB 51210等国家有关标准,并经过验收合格、悬挂合格标识牌后方可使用。(3)在彩钢板屋顶、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
|
|
| | | (1)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上下架板时手中不应持物,不应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2)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应按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应上下垂直作业,如果确需垂直作业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
|
|
| | | | | (1)危险区域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 采取防范措施;动火前,必须清理动火部位易燃物, 用防火毯、石棉垫或铁板覆盖动火火星飞溅的区域。(2)易燃区域动火时, 排烟和通风系统必须关停, 并派专人现场监护和及时扑灭火星。(3)在运行的煤气设备上动火, 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 可燃气体应测定合格,确认动火全程不形成爆炸性气体后,方能动火。(4)动火后应派专人到动火区域下方进行确认,并继续观察15分钟确认无火险后,动火人员方能撤离。 |
|
|
| | | | | (1)在开关上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开关应断电并加挂安全警示标牌。(2)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所有的临时用电线路应采用耐压等级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3)临时用电线路经过有高温、振动、腐蚀、积水及产生机械损伤等区域,不应有接头,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
|
| | 动土作业导致周边设施内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 | | (1)动土作业前应首先了解地下隐蔽设施的分布情况,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使用适当工具挖掘,避免损坏地下隐蔽设施。如暴露出电缆、管线以及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妥善加以保护,报告动土审批单位处理,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动土作业。(2)动土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 |
|
|
| | 盲板抽堵作业部位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泄漏。 | | | (1)作业时,作业点压力应降为常压,并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在发现有危及作业人员安全的情况出现时,应立即组织停止作业,引导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2)在有毒介质的管道、设备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应按GB/T 11651的要求选用防护用具。在介质为硫化氢、氯、氨、一氧化碳、氰化物及氮气等的情况下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佩戴隔绝式呼吸防护装备等个人防护用品。(3)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并应使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工具;距盲板抽堵作业地点30m内不应有动火作业。(4)带煤气抽堵盲板距工作场所40m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应离开作业点40m以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