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某工厂发生氩气瓶爆炸事故,3人遇难

2022-06-14 09:11:36 

2022年4月9日,山东聊城市恒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氩气瓶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恒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位于聊城市荏平区冯官屯镇,成立于2015年1月30日,现有员工37人,主要从事钢板网、冷弯型材等金属制品(材料)生产、销售。

企业主要生产工序分为:带钢、开卷上料、成型、高频焊接、刮屑去刺、定径整形、剪切、成品入库。本次事故发生在高频焊接工序
11点30分左右,李某、杨某、王某等3人使用高频焊机进行作业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氩气瓶中氩气用完, 3 人开始更换氢气瓶实瓶;11时40分左右,氢气瓶实瓶在更换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1人死亡,2人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图1现场使用的高频焊机
图 2 现场炸坏的氩气瓶
事故警示【全文】
(滑动查看详情)
↓↓↓

 





氩气属于惰性气体
在“氩弧焊”中起到保护气体的作用
但是氩气瓶有高压,气瓶属于危险品
网友猜测本次事故极有可能是
气瓶搬运过程发生碰撞或跌落导致的物理爆炸
具体结论以官方事故调查报告为准

以下是气瓶爆炸类似案例
请各企业转给员工警示学习
▼▼▼
案例一:网友爆料,某企业装卸区氧气瓶倒地突发爆炸,工人被炸飞出200米,45秒监拍视频震惊发布!

案例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如果气瓶管理使用不当可是相当危险的,不信你看:气瓶好比定时炸弹,只要你不重视它:轻则“飞”走,重则爆炸!

案例三:不久前,位于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克孜勒萨依村废弃工地,发生一起氧气钢瓶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8万元。

我们再看看以下这些动图,都是血的教训啊……

气瓶安全管理十五问?


  • 1. 乙炔瓶储存使用时为什么必须直立,而不能卧放呢?

    原因1:乙炔瓶装有填料和溶剂(丙酮),卧放使用时,丙酮易随乙炔气流出,不仅增加丙酮的消耗量,还会降低燃烧温度而影响使用,同时会产生回火而引发乙炔瓶爆炸事故。 

    原因2:乙炔瓶卧放时,易滚动,瓶与瓶、瓶与其它物体易受到撞击,形成激发能源,导致乙炔瓶事故的发生。 

    原因3:乙炔瓶配有防震胶圈,其目的是防止在装卸、运输、使用中相互碰撞。胶圈是绝缘材料,卧放即等于乙炔瓶放在电绝缘体上,致使气瓶上产生的静电不能向大地扩散,聚集在瓶体上,易产生静电火花,当有乙炔气泄漏时,极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 

    原因4:使用时乙炔瓶瓶阀上装有减压器、阻火器、连接有胶管,因卧放易滚动,滚动时易损坏减压器、阻火器或拉脱胶管,造成乙炔气向外泄放,导致燃烧爆炸。


  • 2. 氧气、乙炔瓶为什么要分开存放 ?

    答:乙炔是易燃物,氧气是助燃物。如果乙炔出现泄漏,乙炔与空气混合,遇见火星或者明火则发生剧烈的爆炸,爆炸又使氧气瓶破坏泄漏出氧气,这样的话,氧气的助燃性使得爆炸更加猛烈。无法控制。所以他们两个不能放在一起。


  • 3. 为什么瓶体温度不得暴晒?

    答:乙炔气瓶温度不得超过40度,丙酮沸点58度,温度越高丙酮挥发越快,析出乙炔,使瓶内压力急剧增加。


  • 4. 为何乙炔瓶、氧气瓶中一定要留有余压?

    答:瓶内留几公斤的压力,使瓶内的压力大于瓶外的压力,可以避免其他气体的流入,保证使用的安全。

    因为乙炔的爆炸极限很低,稍为混有一点空气,达到一定温度就会爆炸。所以乙炔瓶的排气口一定要有减压阀,防止空气混入瓶中,要不然下次使用就有爆炸的危险。加上减压阀,就是要防止瓶里的气压小于外界空气的气压,避免空气倒流到乙炔瓶中,氧气钢瓶应保留不小于 0.098~0.196MPa 表压的剩余压力。乙炔钢瓶应保留冬季 49Kpa~98KPa,夏季 196KPa 表压的剩余压力。


  • 5. 为什么氧气瓶特别是瓶口不能沾染或接触油脂类物质?

    答:因油脂,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及酸脂,很容易气化放热。油纱头、油布所以能自燃就是由于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聚热不散,当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而油脂在空气中气化速度较慢,产生的热量很快散发,一般不易聚热自燃。

    由于纯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促使可燃物的猛烈燃烧。油脂类物质遇到了纯氧,其气化速度大大加快。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温度迅速上升,很快就会引起燃烧。如果氧气瓶口沾上油脂,当氧气急速喷出时,使油脂迅速发生氧化反应,而且高压气流与瓶口摩擦产生的热量又进一步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所以沾染在氧气瓶或减压阀上的油脂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这就是氧气瓶特别是瓶嘴及与氧气接触的附件严禁接触沾染油脂的原因。


  • 6. 气瓶为什么要戴瓶帽?

    答:因为钢瓶的瓶阀大都是用铜合金制成的,比较脆弱,尽管有的是用钢材来制造,但由于它的结构比瓶体细小,旋在瓶体上面使瓶颈与瓶阀接头间形成一个直角,它既是瓶体的脆弱点,又是瓶体的突出点,最易受到机械损伤或外来的冲击。如果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由于损伤不慎,气瓶的跌倒、坠落、滚动或受到其他硬物的撞击,易出现瓶阀接头与瓶颈连接处齐根断裂的情况。

    瓶颈或瓶阀断裂的后果:当氧气瓶阀折断时,瓶内150公斤/平方厘米的高压气体,造成瓶内的高压气体失去控制,使高压的气体喷出,其反作用力使气瓶向反方向猛冲,能使机器设备、建筑物受到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当乙炔气瓶阀折断时,易燃气体冲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气,遇到明火发生爆炸。瓶内高速喷出的气体将由气瓶内气体的性质决定而带来更加严重的二次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等)。如瓶内充装是可燃气体,由于高速喷射的激烈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或遇其他火源便可引起燃烧爆炸。

    另一方面:瓶阀暴露在外面,在搬运、贮存过程中,很易侵入灰尘或油脂类物质,从而带来危险。而戴上安全帽就可防止灰尘或油脂类物质的沾染和侵入。

    为了消除上述的危险性,所以要求制瓶单位在钢瓶出厂时都要配有安全帽。用气时把安全帽旋下放到固定地点,用毕后及时把瓶帽戴上旋紧,切勿乱扔。在搬运装卸时切忌忘戴安全帽。  


  • 7. 乙炔瓶为什么不得碰撞?

    答:碰撞会造成活性炭破碎,膨胀空间增大,乙炔气聚集,并处于高压状态,有形成爆炸的危险;同时温度上升时气态乙炔发生聚合作用而发生爆炸。


  • 8. 气瓶搬运为什么要求要轻装轻卸,严禁抛掷、滚动或碰撞?

    答:因气瓶受到剧烈碰撞或冲击,会发生爆炸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上海某企业装卸气瓶过程中,击中一名员工,致其当场死亡!


  • 9. 氧气瓶为什么不能吊运?

    答:氧气瓶是高压容器,如果不小心掉下来,容易爆炸。如果大批量运输,有专用的盛装氧气瓶的集装格,适合多瓶的一次性运输、装卸等。


  • 10. 乙炔气瓶为什么会爆炸?

    答:乙炔气瓶的爆炸起因,主要是由于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乙炔发生分解而引起的。

    乙炔分解的特点:如果发生回火之后,瓶壁温度上升(从瓶顶开始)或从打开的瓶阀逸出带烟的有异常气味气体。说明乙炔已开始分解,若乙炔气瓶受到火焰或辐射热直接作用随时都有乙炔分解的危险。

    造成乙炔分解的原因:(1)焊接回火;(2)外部加热(乙炔气瓶附近有燃烧的物质,气瓶上挂有未灭火的焊枪或割枪等工具);(3)气瓶阀门或减压器附近的乙炔着火;(4)剧烈冲击或震动。

    防范措施:(1)安装阻火器;(2)严禁阳光下曝晒、加热瓶体或靠近热源;(3)严禁将未灭火的焊枪或割枪等工具挂在乙炔气瓶上;(4)搬运应轻装轻卸,避免剧烈冲击或震动。


  • 11. 氧气胶带和乙炔胶管为什么不能混用?

    答:氧气胶带是高压管,乙炔胶带是低压管;另外乙炔管在使用中有时会产生轻微回火,管内会有积炭,积炭混入氧气会引起爆炸。


  • 12. 为什么气瓶不能混装混用?

    答:气瓶充入其它气体,会发生剧烈爆炸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 13. 氧气瓶在与电焊同一作业现场使用时下部为什么要绝缘?

    答:为了避免气瓶带电。当与电焊工在一起作业时(这是前提),氧气瓶瓶底垫绝缘物质,防止气瓶带电。与气瓶接触的管道等金属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防产生静电而造成燃烧或爆炸事故。


  • 14. 乙炔瓶为什么不可以放在绝缘体上使用?

    答:乙炔的点火能量只有0.019毫焦耳,微小静电放电(几个毫焦耳),就可以点燃(引爆)乙炔。乙炔在输气管内流动、或泄露,都会产生静电,任何形式的静电放电,都有可能点燃乙炔。因乙炔燃烧、爆炸不需要氧气,所以点燃后爆炸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将乙炔气瓶直接接地,使其无法带静电,当然也不会自然爆炸了。


  • 15. 为什么乙炔瓶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应低于70%?

    答:乙炔与铜、银长期接触后,会生成爆炸性的化合物乙炔铜和乙炔银,当受到剧烈震动或温度高达110 ~120℃时,就能引起爆炸。

切记
以下行为容易引起气瓶事故
使不得!使不得!

1. 无视站规瓶规,不按规章经营
在市场经济下,有些人总感到卖工业气体是“摇钱树”,未经当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安全审查,有的厂站还无证经营。没有规矩,哪成方圆,事故隐患就这样酿成。

2. 不懂氢氧性质,无知蛮干瞎来
有些充氧站人员,连最起码的氧气、氢气知识都不知道,安全意识也不强,尤其是那些村办、镇办个体户,蛮干瞎弄,拿性命开玩笑。有专家指出,在进行鉴定与分析的气瓶爆炸事故中,与私人液氧汽化站、个体气体经营部及未经劳动部门安全审查的制氧站、充装站相关的,比例高达75%。

3. 随时招来人员,未经培训上岗
不少充氧站总认为充装工、搬瓶工是粗活,随时招来临时工,不培训就上岗。这种情况还较普遍,应严格持证上岗。

4. 氧瓶氢瓶混充,没有专瓶专用
在气瓶爆炸死亡事故中,氢、氧瓶混充占很大比例。氢瓶氧瓶螺纹不同,氢瓶(可燃气体)瓶阀为左旋,氧瓶(非可燃性气体)瓶阀为右旋,氧气瓶阀当然装不进氢气瓶。但有的操作人员无知硬装,结果酿成惨剧。

5. 违反规程操作,不按规章作业
有些事故是不按操作规程、违章作业造成的,如超压致爆、开关阀门动作过快、带油脂作业、瓶子不检超期使用、未禁烟火等等。

6. 大循环大周转,不检验不登记
现在不少氧气厂站,气瓶大循环、大周转,加上管理不善,进来的瓶子不检验不登记,没有余压也充,色标不明也充,无序混乱,出了人命事故,来龙去脉搞不清,没有气瓶档案,也就无从查究。

7. 氢氧产品不纯,氢混氧、氧混氢
水电解隔膜不严密,氧气里渗透进氢气,或氢气里渗透进氧气,品质不纯,在使用时达到氢氧混合爆炸极限,就会发生事故。有人说,从氢氧站充来的氧气“靠不牢”,也有道理,应引起到水电解的氢氧站拉氧气者的注意。

8. 氧气含水入瓶,腐蚀钢瓶变薄
氧气带水,钢瓶内残余水又不按时倒掉,就越积越多,使钢瓶遭腐蚀,壁厚减薄,出现“界面腐蚀”。有几例瓶爆事故,爆破口就发生在腐蚀界面(界面爆破)或壁厚减薄处(薄壁爆破)。要特别注意接触海水作业的气瓶,瓶检周期为两年,要求空瓶余压大于0.2MPa。例如1996年5月13日,烟台气体压缩机总厂一只氧气瓶发生爆炸。原因为瓶体受到严重腐蚀减薄,最薄处仅1.8mm,气瓶又经曝晒,气体压力升高,在薄弱处致爆(爆前没有作定期检验)。再如1996年9月4日,天津华北氧气厂一只正在充装的氧气瓶爆炸。经调查,为接触海水作业的气瓶,有海水倒灌入瓶,使瓶壁腐蚀减薄(最小壁厚处仅2.2mm)所致。

9. 不禁油不禁火,环境脏、色标模糊
氧气助燃易爆,必须禁油禁火,这是常识。可有的氧气厂站在切割现场、废品收购站等,进行充灌或焊割作业,场地到处是油污,又脏又乱;有的甚至用打火机试瓶气,还有叼着香烟开氧阀,这就难免不发生燃爆事故。为减少焊割场所瓶爆伤亡事故,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的引气管线拉得长一点为好,让瓶子远离作业人员一些。还有就是气瓶颜色不明,分不清是什么瓶。用氢气瓶去充氧气,不少是色标不明显造成的。

10. 野蛮装卸碰撞,曝晒升压致爆
气瓶严禁敲击、碰撞,必须轻搬轻放,可却有将气瓶用脚从汽车上踢下来的卸法。气瓶应防止曝晒,杭州曾发生过一只放在船尾上的氧气瓶突然爆炸的事故,致使一位到运河洗东西的女士被炸身亡。原因是:该瓶受夏天烈日曝晒(未遮盖),升压后致爆。为此,夏天装运气瓶时,要有遮阳物覆盖,尤其是露天堆放的气瓶。

11、大泵小瓶充装,酿惨剧
现在液氧汽化充装站一哄而上,配泵置瓶问题较多。沈阳发生的瓶爆事故,就是液氧泵容量大,而充装的瓶子小,速度快,时间短,再碰上激发条件(如油脂、爆鸣气体、关阀摩擦等)而发生的。气瓶爆炸事故不少,教训也很多。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大家在使用和操作中不重视,导致气瓶事故发生。

来源: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每日安全生产、广东安全生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