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疏忽、一丝大意”
日常生产生活中
诱发火灾的因素很多
我们要时刻注意火灾防范
任何一个小小的过失
都极有可能酿成大祸
【厂房火灾易发原因】
1.可燃物多,火灾危害性大
目前,很多厂房中各种物资集中堆放现象比较常见,如日用百货、纺织化纤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大部分混存在一个车间内。堆放的物资数量多,密度大,可燃物种类多,火灾危险性大。
2.耐火等级低、火势蔓延快
有些用旧房改造的厂房耐火等级低,建筑空间大,储存物资多,火灾时燃烧猛、蔓延快,再加上原来的建筑并没有按照生产仓储用途来设计,为了方便储存货物,租用单位往往擅自改装、搭建,进一步降低了厂房的耐火等级。尤其是一些随意搭建的钢结构屋架的简易车间,发生火灾时还会因大火烧烤降低钢结构强度,导致厂房倒塌。
3.建筑形式多样、扑救困难
厂房因通风不畅,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救人、扑灭火灾都很困难;设置多层厂房,因火场烈焰烘烤,灭火水流积聚,容易造成建筑物坍塌;而集中存放物资的车间,因存放空间较大,防火间距较小,物资存放密集,发生火灾后扑救也比较困难。
4.企业管理人员少,火灾发现晚
一般来说,白天上班时间人员较多,发生火灾后容易发现,而下班后人员较少,车间中一般只有值班人员值守。有的车间甚至没有值班人员,一旦发生火灾,不易被发现。
【工厂企业应该如何预防火灾?】
1、工厂企业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职责, 加强值班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工厂内的醒目位置要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标牌。
2、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确保其完好有效。严禁损坏、挪用、埋压、圈占、遮挡消防设施、器材。
3、严禁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严禁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严禁遮挡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4、工厂企业要杜绝违章操作,严禁违规用火、用油、用电、用气,严禁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严禁在施工现场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取暖。
5、电气线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负荷要求,严禁私拉乱接临时电线,电气线路的铺设应有金属管或阻燃型PVC管保护,有接地,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
6、厂区内可燃杂物要及时清理,生产加存工易燃物品要按照标准分类放,严禁厂区内存在从业人员住宿与生产、经营储存为一体的场所。
7、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特殊工种、重点岗位员工必须进行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8、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且至少每半年要组织员工进行一次逃生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演练。
生产生活中
违章作业或作业不当
特别容易引发火灾
动火作业“十不干”
请牢记!
↓↓↓
【动火作业“十不干”】
●什么是动火作业?
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任何生产活动
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
请向违规动火作业说“不”!
1、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焊割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2.雨天、露天作业无可靠安全措施,不焊割
雨天容易造成脚下湿滑,发生滑倒或坠落,同时雨天人体电阻较小,易触电。
3、装过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的容器,未进行彻底清洗、未进行可燃浓度检测,不焊割
容器内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和有害气体,未经清洗处理就实施焊接作业,可能导致中毒或者火灾事故。
4、在容器内工作无12伏低压照明和通风不良,不焊割
当照明不足时,容易发生误操作或其他安全隐患。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在通风不良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
5、设备内无断电,设备未卸压,不焊割
设备未断电就进行焊接,会发生触电事故。压力容器未泄压就进行焊口口接,容易发生气体或液体喷出。
6、作业区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不焊割
易燃易爆物品未消除干净,容易被火星引燃。
7、焊体性质不清、火星飞向不明,不焊割
焊接物体性质不明,易发生不可预见性事故。
8、设备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不焊割
电焊机的焊把线、接地线、焊钳以及乙炔瓶上的回火阀、易熔塞等附件,是确保焊割作业安全性的重要设施。
9、锅炉、容器等设备内无专人监护、无防护措施,不焊割
有限空间或密闭空间内焊割时,必须有专人警戒和监护,以便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及时处置。
10、禁火区内未采取安全措施、未办理动火手续,不焊割
禁火区内火灾风险等级高,在禁火区内实施焊割作业一般实行(三级)审批制。
来源:中国消防、广东应急管理、东莞应急管理
声明:本号致力于公益安全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