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 | 张少标:科技让城市更安全

2024-04-08 17:24:38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自强奋进 聚力创新”为主题的2023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少标作为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先进典型,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视频来源:深圳卫视)


深圳是科技之都、创新之城。这座城市“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也激励着张少标,为深圳打造成为更加安全的城市而奉献。


作为一名城市安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城安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少标深耕安全事业,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支撑城市安全。他长期从事城市安全战略、规划和理论政策研究、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及全民安全科普事业,工作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第一线。


聊起这一路的坚持与付出,他说:“我是幸运的,安全事业成就了我,我也在全力服务深圳的安全发展。”对于城市安全行业,他用两个“大”字来形容:“要大付出,有大意义”。



“闯”,要大付出


1993年,张少标调干到原深圳市劳动局,每当他站在办公室窗边,便能一眼看到对面名为“闯”的城市雕塑。“闯”也成为了张少标的座右铭。


那时,张少标从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每年都要调查处理200多宗事故。一起起重大事故现场给他造成的震憾,激发了他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面对大概率事件与小概率事件、当下利益与长远利益、赚钱的收益与花钱的投入时,要如何抉择?很多人会选择应对大概率事件、聚焦当下利益、关注经济收益。张少标说:“城市安全要防控小概率事件,要着眼于长远利益,需要花钱投入,所以,城市安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更多一点的‘闯’劲儿。


因为‘安全第一’还没有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和行动,所以城市安全工作难;但,因为可以救人生命,所以乐——这条路既艰难又有意义。”


2016年,张少标离开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岗位,投身新成立的深圳城安院。深圳城安院在行业内创下多个“第一”:全国首个全链条、全过程、全场景的城市安全技术机构,首创城市安全宽口径、多领域的研究模式;首创以公益性国企提供城市安全技术支撑的运作机制等。在这里,张少标“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牵头建设国家级科创平台,多方协调推动应急管理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建成立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主持制定国家城安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国家城市安全发展高端智库等八项建设任务,筹建验收国内首个全要素、全链条的、华南唯一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支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作为负责人,他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风险单元典型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重大课题;组织研究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交办项目《城市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课题一《城市运行发展安全风险》。


2021年,他参加中国-东盟城市安全发展合作研讨会,分享中国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创新案例;2022年,他获聘国际标准化组织安全与韧性技术委员会专家,并参加线上研讨会;同年,在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他作为中方官方代表作主题报告。


“创”,出大意义


张少标认为,城市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要惠及市民,优化风险管控,才有意义。


他积极推动全民终身教育。经手调查大量伤亡事故,他发现根源在于员工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匮乏。2019年3月,张少标创新提出“学习强安”线上一体化宣教平台概念,并全程参与开发、建设和运营。在市应急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仅3年时间,“学习强安”平台注册用户突破470万,免费提供课程1200余节,用户学习时长超329万小时,发放考试证书超32万份,节约了近亿元的社会成本,用科技手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他致力于守护生命安全。2023年4月20日,深圳城安院在罗湖区太平洋商贸大厦公益配置的AED,成功救助了1名打羽毛球时心脏骤停的市民。自2018年起,他全力推进公益铺设“安心驿站”“安全E点”急救设备超5000台,赋能160个城市600万民众掌握急救技能,创新研发全国首个“黄金四分钟”应急救援平台。目前,累计成功救助83人。


他牵头建设CIM分平台,守住地下空间安全。2022年,张少标推动深圳全市域数字孪生CIM地下空间分平台建设,以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一张图”管理为目标,对全市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超11万公里的地下管线,60万地质钻孔等城市生命线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归集与探索,支撑应急、交通和规划等7个行业的13个重大项目开展实战应用。


在他的带领下,CIM地下空间分平台在国产数据库空间数据引擎方面,突破了多模态空间数据存储、快速检索和智能分析等问题;在地下空间数据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效的技术路线和服务范式,突破了复杂地质体在查询、检索和自适应渲染方面的瓶颈。目前CIM地下空间分平台基础版已在鹏城实验室的鹏城云脑进行安装部署。最终将打造以BIM/CIM为核心的统一地下城市数字底座,实现“看得见的地下空间、守得住的城市安全”。


在一次又一次敢“闯”、巧“创”的背后,是张少标数十年如一日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实“干”作风。城市安全研究项目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张少标带头加班加点赶项目、搞科研是常态。他常常披星戴月“奔跑”在城市之间,曾经历过3天休息不到10个小时,接连4个凌晨出现在不同的城市。他说:“白天抢任务,晚上赶飞机。与时间赛跑,其实是与风险赛跑、与隐患赛跑。”


时光荏苒,经历30多年的磨砺与成长,他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他。但他又还是那个他——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不变;“良善坚韧”的本性不变;求真务实、带头攻坚克难的精神不变。


一审:孟月

二审:蒋华

三审: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