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培训专题 | 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023-08-17 19:53:48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4月18日12时57分,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发生火灾,截至9时,经转院救治无效,29人不幸死亡。经初步调查,事故系医院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所致。事故具体原因和损失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案例四


从每一起事故原因中吸取

危险源识别、风险管控

重要性!



0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意义

Q1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是什么?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Q2

双重预防机制的来源?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


2016年1月6日,习近平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特重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Q3

为什么建设“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首先,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


其次,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建设是每个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所有单位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是抓手,是工具,是钥匙


0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

Part. 01

党中央的要求

国务院安委会要求:

2016年4月28日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2016〕3号

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2016〕11号

两个文件中均提出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


Part. 02

《安全生产法》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2021〕88号)


第四条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Part. 03

《安全生产法》罚则


Part. 04

属地要求


Part. 05

创安工作要求

《广东省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评价细则(试行)》和《广东省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指南(试行)》,用于指导、帮助各参评城市全面准确掌握各项评价要求,对标对表做好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评价办法:《评价细则》由三个等级评分项构成。

◇其中一级项7个、二级项20个、三级项68个。

◇总分包括标准分(100分)和鼓励分(5分),并设有否决项。

根据《评价细则》进行评议存在空项的(如:尾矿库、渣土受纳场、危货码头、化工园区等),按以下公式换算实得分:

实得分=评审得分÷(100-不参与考评内容分数之和)×100+鼓励分

◇参评城市实得分应高于90分,才可评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


03

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基本概况

01

双重预防机制的理念及作用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建立风险清单;
——设置较大以上风险公告栏;
——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
——绘制风险四色分布图;
——绘制作业风险比较图;
——建立隐患排查冶理制度;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0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流程


03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主体及机制

实施主体是企业

监管主体是应急部门

服务主体是中介机构


04

把握原则

风险优先原则

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系统性原则

从人、机、环 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憲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

◇全员参与原则

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

◇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05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区别

和联系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预防控制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06

风险分级管控初期成果

◇树立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理念。

◇初步构建了双重预防机制。

◇构建安全风险基础数据库。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明确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者。


04

如何建设提升双重预防机制体系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01

术语解释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点

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基本要求


0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提升”领导小组,制定提升实施方案。

02

制定并下发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03

制度建设(风险和隐患管理实施指南或制度)

04

人员培训

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控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其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法规、文件、标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

◇风险管理理论、危险源辨识方法及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分级管控原则、方法;

◇重大风险管理措施。

05

信息资料收集

企业应精心组织、策划、收集、处理风险辨识评估相关资源与信息,确保风险辨识评估全面、充分。在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前,要做好前期的信息收集与准备,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和标准;

◇相关的作业流程(步骤);

◇相关设备清单及操作规程;

◇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涉及的危险作业;

◇本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资料。

06

危险源辨识

<1>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及场所,包括: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用品;

◇作业、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2>

危险源辨识程序

1.选定作业活动:确定作业场所、活动、设施;

2.划分作业步骤:将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

3.危险源辨识:对每个作业活动危险源进行辨识;

4.确定危险源特性:是否属于直接判定法;

5.危险源汇总,评审辨识的充分性。


<3>

危险源辨识内容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因素(人的失误);

◇物的因素(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作业条件);

◇管理因素(管理缺陷)。


根据GB/T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

07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1>

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

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土方开挖、吊装、电工作业等)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存在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


<2>

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

主要对静态设备设施(如:电焊机、锅炉、砂轮机、配电柜/箱)和区域场所(如:配电室、会议室、办公楼、库房)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08

风险评价及分级

<1>

分级方法(LEC)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2>

风险矩阵法(LS法)       R=L*S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事件后果严重性 (S);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R)。


<3>

风险分级

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红色——重大风险

橙色——较大风险

黄色——一般风险

蓝色——低风险

09

风险分级管控

◇重大风险,单位、部门、岗位管控——单位负责人;

◇较大风险,分厂、部门、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分厂/部门负责人;

◇一般风险,工段、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工段长;

◇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班组长/岗位员工。


10

风险管控措施

1.工程控制:采用本质安全设计,隔离、封闭、关闭、连锁、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等措施预防、减弱和隔离风险;

2.管理措施: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员培训,提高技能和意识;完善作业许可制度;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演练

3.培训教育措施:安全培训是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柱,是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举措,是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源头性根本性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危害因素和危险、危害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

5.应急处置措施:企业应根据特定风险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定期进行演练,提高风险事故的防范能力。


11

风险分级管控要求

◇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12

风险培训及更新

◇风险培训

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风险信息更新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分析。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13

风险告知

◇风险公告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风险培训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14

绘制风险四色空间分布图

安全风险平面分布图:对风险点从高到低依次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设备设施及场所

▲作业活动


15

持续改进


16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初步成果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


01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工作流程

编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明确隐患排查依据

确定隐患排查方法

实施隐患排查

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编制重大以上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隐患整改效果验证

隐患整改销号


02

隐患排查方式


03

隐患排查内容及分类

◇现场类隐患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相关方行为、作业许可等)。

◇基础管理类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特种设备管理;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危险作业管理。


04

隐患分级


05

隐患治理措施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06

隐患治理效果验证

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按照隐患等级明确效果验证责任部门和验证程序要求。对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及时销号,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实施考核。


07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记录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档案,建立健全各类隐患排查与治理记录


来源:福田区应急管理局

声明:本号致力于公益安全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