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开展中小型工业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并制定发布了《中小型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指导中小型工业企业对标自评、自主提升,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指南》供广大中小企业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参考学习。
中小型工业企业
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
工作指南
1.从业人员30人以内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企业;
2.所有从事食品、家具、木制品、橡胶、塑料、纺织、服装、服饰、鞋帽、皮革、玩具、手工艺品等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
中小型工业企业对照指南和自评表,逐条逐项开展自查自改并进行评分,确保最终评分达到90分以上。各相关企业要为专兼职安全员配备“安全监督”臂章、袖标等标志,积极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充分落实“班前班后五分钟”制度,要加强应急处突能力,编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定期开展防火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提升企业员工扑灭初起火灾能力和逃生能力。
正确案例:袖标统一左上臂佩戴,底部要高于手肘,可以别针固定防止脱落。
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层级负责人、岗位从业人员按照责任制分工,分级、分类、分频次对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


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班前会制度,由班组长或者交班人员在班前会上向当班作业人员提示安全风险、讲解岗位安全操作要点等。
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准确定级、有效管控、按期报告;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按规定报告安全生产风险。

对安全风险,应当根据其特点从组织、技术、管理、应急等方面逐项制定管控措施,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将风险管控责任逐一落实到各层级负责人和岗位从业人员。


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班后和夜间检查巡查要求。


生产场所应满足两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畅通、设置为平开门、并与疏散方向一致。
错误案例:无安全出口标识。



门窗等处安装的铁栅栏、广告牌等遮挡物不得影响逃生;疏散楼梯不得被占用(堆放杂物)、堵塞。
错误案例:疏散楼梯被占用、堆放杂物、堵塞。








作业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错误案例:逃生通道被锁,可能造成火灾时无法逃生。


同一厂房涉及两个以上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火灾危险性要按照较大部分确定,并采取有效防火措施。


企业厂房、库房、员工集体宿舍不应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搭建,不应违规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或者作隔热保温层,不得违规存在“ 三合一”现象。
错误案例:楼上住人,楼下上产。

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规范,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他火灾风险较高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场所、仓库等重点区域安装简易火灾烟雾报警装置,提升企业火灾预警能力。


正确案例:工贸企业仓库安装了火灾烟雾报警装置。

企业要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合同、承租合同要规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义务。企业要定期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


错误案例:在仓库外搬运货物时抽烟。
错误案例:在储存可燃物仓库内电焊明火作业。
错误案例:仓库内配电线路未穿管保护。


错误案例:配电箱设置在可燃性材料仓库内。


电动的叉车、平板车、自行车等禁止在工厂仓库内部进行充电,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车辆应在仓储场所外的地点加气。




一要:动火证要经批准。
有限空间作业前,先通风。
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作业前,需确认作业单位的作业资质、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以及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全作业要求,如进行动火作业时,应提前配备手套、护镜、口罩等安全防护设备。承担特殊工作岗位的危险作业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场所及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正确案例: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了安全设施设备。


错误案例:不同种类相互禁忌的危险化学品混存混放。






错误案例:临时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存放量超过一个工作班次用量。


错误案例:危化品未收回至专用仓库。


正确案例:

正确案例:防火技能安全培训。



正确案例:设置的应急喷淋洗眼器。



识别上方二维码可下载工作指南原件
来源:江苏省应急管理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声明:本号致力于公益安全宣传,无任何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10.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光瑞带队开展《工贸、危险化学品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