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倒塌、列车剧烈晃动…台湾6.9级地震,多地震感明显

2022-09-19 16:30:53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本次地震周边20公里内无村庄分布,100公里内无乡镇驻地分布。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这次台湾花莲6.9级地震和昨晚台湾6.5级地震是同一区域的震群活动,两次震中相距约14公里。



本次地震造成台湾岛震感强烈福建、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震感明显;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江西南昌、赣州等地均有震感。


据央视报道,18日,台湾花莲县玉里镇有大楼倒塌;在台湾花莲县玉里镇火车站,停在轨道上的列车剧烈晃动。



遇到地震

如何自救更科学?

请戳↓

福田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系列丛书


【室内遇到地震怎么办?】


在室内遇到地震时,应尽量待在室内,保持平衡,不要慌忙跑向户外,或转移到室内其他位置。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用坐垫、枕头等物品保护好头部,直到震动停止。感觉摇晃时或大晃动停歇时,立即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前往安全区域。



【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怎么办?】


如果身处影剧院、体育馆,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如果身处商场、书店、展览馆,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如果正在教室上课,学生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如果正在搭乘电梯,应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被困时,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开车时遇到地震怎么办?】


如果开车时遇到地震,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车停下。不要将车停在树木、高架桥、建筑、高压电缆、十字路口下面或旁边。在晃动结束前待在车里,车体足以保护你远离大多落物伤害。地震彻底结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沿途躲开损毁的路段、桥梁等。


【户外遇到地震怎么办?】


户外遇到地震时,应留在原地,观察周围情况,不要在马路和公园里大范围移动奔跑。远离可能有落物的地方,如山体、路灯、建筑等,有一些建筑虽然是防震的,仍要小心上面掉落标牌、灯具等。


强烈的地震

往往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

主要有哪些?

又该如何正确防范?

↓↓↓


★地震火灾


强烈的震动会造成电气设施损坏、危险品发生化学反应、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和燃烧、烟囱损坏等,继而引发火灾。在防震棚内使用明火也十分容易发生火灾,一定要注意防范。


避险方法:如有可能,要设法隔断火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降低身体重心,迅速转移。


★地震水灾


地震会造成河道堵塞,地震引起的震动也会使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建筑遭到破坏而引起水灾。


避险方法:及时了解震区大坝和堰塞湖的安全信息,若有通知及时撤离;避震时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严禁在下游河道搭建防震棚。


★滑坡 滚石 泥石流


受地震影响,在震动的作用下,暴露在斜坡外面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地震滑坡。


地震诱发的砾石或岩块顺坡自由滚动下落的现象称为地震滚石。


地震诱发的水、泥、石块混合物流动的现象称为地震泥石流。


避险方法:避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易于搭建帐篷的地方,远离地震中心地带;滑坡体上的人员应尽快到安全地段避险,要沿着与滑坡体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滑坡方向往山下跑;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期间,不要在危险区停留。


★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一般由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海底50千米以内的地震引起。在海边居住的人和到海边旅游的游客一定要警惕。


避险方法:当看到海水突然退潮,且退得很远时,很有可能要发生海啸,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央视新闻、福田区应急管理局、国家应急广播

声明:本号致力于公益安全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


1.【安全日历】高层建筑火场逃生,这三步千万不能做!


2.六图读懂:“三小”场所火灾防范要点


3.吊车作业时3名工人被烧焦身亡,原因是碰到了它!


4.应急时刻|如何避免成为雷击目标?


5.城市安全哨|安全用电靠防范 用电知识要牢记


6.广西一港口8艘渔船突遭大火,火光红透海面…


7.请查收!中秋节前工贸行业安全提醒来了


8.新能源汽车4S店内,正充电的汽车突然冒烟起火!


9.危险!女子用扶梯传送行李,行李箱滚落砸伤路人


10.@安全员、主要负责人、监管人员,这些安全生产“36忌”,你中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