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企业
在日常生产中会使用到
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且人员密集、用电量大
易燃可燃物材料多
稍有不慎
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2024年3月2日,东莞市长安镇新民一电镀厂发生火灾,据初步调查,起火建筑为一栋四楼厂房,主要燃烧物为pc塑料,现场无人员伤亡。

2023年11月4日,浙江乐清盐盘工业开发区一电镀厂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据初步了解,火灾的起因是存储在厂房内的易燃物品引发的。

2022年2月24日,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埠场一电镀厂起火,经调查起火原因为生产线电镀池电镀液较少,导致电加热棒持续过热自燃,进而引燃旁边可燃物蔓延成灾。

电镀企业事故多发
与其自身电加热工艺、使用危化品种类多
和作业环境差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电镀企业的工艺原理是什么?
都有哪些危险危害因素?
预防事故又有哪些安全对策和措施?


电镀企业主要存在哪些危险?
!
一、中毒
1.电镀工艺可能涉及剧毒氰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
2.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等,若缺少良好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
3.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长期接触各类酸雾、铬雾也会引起各类病变。
!
二、火灾、爆炸
1.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灾、爆炸。
2.氧化剂、还原剂、酸、碱、易燃液体等接触均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爆炸。
也因此,双氧水、高锰酸钾、天那水、三酸、烧碱等任何两者都不能混放在一起。

!
三、电气火灾
电镀厂房由于环境湿度大,存在腐蚀性物质,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构成很大的威胁,如超负荷运行、接触不良、缺少短路和漏电保护措施、乱拉乱接临时电线、电加热等设置不妥、线路老化等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
四、灼烫
1.进行浓硫酸、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的搬运、装卸、分取、稀释或溶解,若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角膜和呼吸道。若将水倒入浓硫酸还会发生沸溅,引起灼烫。
2.人员在上方行走或作业,不慎跌入镀槽,如槽内为液碱、硫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的溶液,后果更加严重。
3.若蒸汽、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均可引起烫伤。
4.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也会引起烫伤。
!
五、触电
电镀车间的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操作人员的手若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触电。
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防腐蚀要求、未接地或裸露的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均可能引起触电。


电镀企业应注意哪些管控要点?
做好哪些防范措施?
管理部分
1.新建、改建或扩建的电镀生产线及其配套工程,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预评价。
2.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及药品,并定期组织演练。
3.制定涉及镀种、剧毒物、腐蚀品、易燃品、氧化及还原剂、电气、有限空间作业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公示。
4.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张贴于明显位置。
5.使用氰化物等剧毒物品应落实“双人双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并设置双门、监控等安防措施。

作业现场
1.电镀及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必须张贴“佩戴防毒口罩,穿戴耐酸碱手套、胶鞋、护目镜”等标识。
2.车间醒目位置张贴“当心中毒、当心腐蚀,加强通风”等警告和提示标志,严禁在操作现场饮食和吸烟。
3.电镀与其他工作场所用实体墙分隔设置,电镀及表面处理工艺加热槽宜使用蒸汽加热,使用电加热槽必须安装低水位联锁报警和温度报警并联锁控制。
4.加热槽应使用金属材质,吸气罩使用阻燃材质,废气收集风管采用阻燃材料。
5.就近设置应急喷淋和洗眼器材。
6.剧毒品应配置急救药品,使用强酸配置碱性溶液或苏打水,药品使用应进行操作使用指引和安全教育培训。
7.电气线路应采用防老化、防腐蚀措施,电气设备外壳要接地,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

危险化学品
1.剧毒槽未使用时要加盖并上锁,氰化槽要远离酸槽。生产现场不能存放剧毒物品,氢化合物的槽体和其他排气管道不能连通。
2.禁忌物品严禁混存,生产现场存放不超过半班次用量的危化品。
3.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废弃,应符合防火、防爆、通风、防泄漏、防静电等安全要求。
个体防护
接触酸碱等物品的员工必须穿戴护目镜、佩戴防毒口罩、穿防护工作服、佩戴耐酸碱手套和胶鞋等防护用品,并定期体检。

来源 | 应急管理部、广东应急管理、宝安区应急管理局
编辑 | 龙岗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