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骗人!这些食品安全风险提示一定要牢记,否则……

2022-04-02 09:22:15 

  小伙伴们!!

再工作 1 

  清明三天小长假就到了!



清明假期临近

情防控工作可不能放松

再加上气温降低,空气潮湿

各种野生蘑菇疯狂生长

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为了大家假期期间吃好喝好

这些食品安全风险一定要注意

赶紧来了解!




01.
食物储存篇

按照各种食材适宜的保存条件分类储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或食用。所有熟食和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尽快食用完。生食和熟食应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在冰箱存放时避免生熟食互相接触。冷冻贮存的食物应尽量使用独立小包装,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导致的加速变质。




02.
食物制作篇

制作食物前中后期,及时洗净双手;在接触生鲜食材后避免直接用手揉眼鼻;处理生食品与熟食品的用具及存放容器应分开;食物应彻底烧熟煮透;食物宜当餐制作当餐食用,隔餐饭菜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不宜加工制作食用凉拌菜、生食水产品等生冷食品。倡导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降低“病从口入”风险。




03.
网络订餐篇

疫情期间市民网络订餐时,选择证照齐、距离近的餐饮单位订餐;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取外卖时需戴好口罩,查验食物是否密封盛放或使用“食安封签”,在纸巾或手套的保护下拆封包装,拆封后规范洗手;必要时可对食物进行二次加热。




04.
防疫订餐篇

为一线抗疫人员和隔离期重点人员订购集体餐食前,订餐者应查验餐饮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签订订购合同,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订餐时不选择冷菜、生食品种(如生鱼片、拌黄瓜、预拌色拉等




05.
野生蘑菇篇

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06.
米酵菌酸篇

选购湿粉类食品首先查看产品标签信息,重点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湿河粉、米粉(线)等谷类发酵制品、泡发的木耳或银耳等,要在购买当天或泡发当天食用完,凉菜要现做现吃,防止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07.
五指毛桃篇

选取五指毛桃等材料煲汤的,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煲汤材料;钩吻常见于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其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五指毛桃”“金银花”“金锁匙”等十分相似,对素来有采用中药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深圳人来说,要谨防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而引起的中毒。




08.
河豚中毒篇

不购买、不饲养、不自行加工宰杀活禽和野生动物,尤其是不要私自购买加工食用河豚鱼;河豚毒素的毒性非常强,是剧毒氰化钠的1250倍,食用约1-2毫克河豚毒素便可致命;河豚毒素比较稳定,常见的盐腌、日晒和一般的烹调方式,均不能将其完全去除;河豚中毒发病急,没有特效解毒药,病死率较高




09.
野生动物篇

禁止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有关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动物;禁止以家畜家禽名义食用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长江野生鱼”“长江白鱼”“长江鮰鱼”等长江禁捕渔获物,共同保护长江母亲河。



10.
中药泡酒篇

谨慎使用中药材泡制酒,不随意相信所谓秘方、偏方,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按秘方、偏方泡制酒饮用。



大家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可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12345

若就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诊就医


在当前深圳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

需要广大市民牢固树立科学食品安全观

注意合理安排,幸福生活

健康饮食



来源:上海市场监管、深圳食药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