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阳杰带队到罗湖区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检查聚焦防汛、建筑施工等两方面,分积水路段声光电项目检查、建筑施工督导两阶段进行。督导检查组现场观摩了城市内涝积水监测和声光电预警设备,探索研究应对城市内涝的科学方案,同时深入建筑施工单位督促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旨在做好内涝积水区域的防御工作,夯实罗湖区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基础。
此次检查由罗湖区建设工程监管和住房保障中心主任杨红军,罗湖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跃、四级调研员宫鑫,桂园街道党工委委员方一喆,罗湖区水务管理科张晛科长等相关负责人先后陪同检查。
检查积水路段声光电项目
督导检查组率先来到罗芳立交内涝积水区域进行检查。据了解,去年8月4日、8月18日,罗湖区爱国路太宁路交界处、沿河路罗芳立交桥底等路段因积水而出现交通中断等情况。为探索研究解决城市内涝积水问题,罗湖区三防办立足辖区实际,以罗芳立交内涝积水区域为试点,运用科技化手段,对该路段实施在线积水监测。在积水期间,通过声、光、电等方式对行人车辆发出警示,辅之以人工劝导的方式,劝阻行人、车辆绕行,最大程度避免行人和车辆涉水通行内涝积水区域。


该系统是如何科普助力“智慧防汛”的?据了解,涵洞内水位监测预警、路口声光电预警、数据运维等服务是该试点项目的亮点内容。当遭遇特殊极端天气,涵洞内水位到达一定阈值并发出预警警报时,将触发现场联动声、光、电报警预警响应,从而提供路口声光电预警服务。


在罗芳立交内涝积水区域检查期间,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阳杰听取城市内涝积水监测和声、光、电预警试点服务项目讲解,并就其发表了建议。他表示,相关部门一是要重视复盘,压实主体责任,提前落实各项预防工作,实现“防抗救”三方面相结合;二是要以防为主,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建设声光电的报警、水位监测和监测预警指挥中心体系,发挥先进典型试点示范作用,三是相关部门在各司其责,运用系统性思维处理城市内涝问题,在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的前提下,做好上下游的排水预警、监测和处理工作;四是要立足辖区实际,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工程手段,积水量尽量控制在50mm以下,并对相关路段进行管控、疏导;五是以点带面,增加科学监测手段,排查地下河等存在的风险隐患,以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在实践中接收考验,及时监测低洼处;六是指挥调度工作很关键,时刻准备好挡水板、水马等基础设施,及时到场核查预警信息,同时加强值班值守工作,梳理应急预案,扎实落实各项基础工作。

检查深圳在建第一高楼
深圳城建大厦,是深圳国企在建的第一高楼,也是高质量超高层建设工程的标杆项目,由一栋72层高333米的塔楼和裙房组成。为防范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同天上午,督导检查组继续前往深圳市罗湖区红岭南路与金华街交汇处,督导检查深圳城建大厦项目。


深圳在建的第一高楼有哪些风险隐患?是否学习领会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期间,督导检查组聚焦项目风险隐患点、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事故防范举措、管理制度等内容,提问项目负责人。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回答后,督导检查组进一步叮嘱项目负责人认真学习领会“十五条硬措施”等相关举措,同时吸取近期各地事故教训,及时排查并整改隐患,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检查过程中,督导检查组听取项目工作汇报后,提出了多项安全监管建议。其中,阳杰副局长表示,一是要严格防范物体打击、高坠等事故发生,同时重点关注10月结构封顶期间的风险隐患;二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交叉接触;三是“五一”期间施工的管理要“提级”,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及时排查隐患,同时监督整改到位;四是针对性地制定有效、完备、可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扎实落实安全事故预防举措;加强工地用电管理;六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奖惩力度,严厉追究责任,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来源:罗湖区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