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2018年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3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情况。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现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2013年至2021年,全国年均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年至2012年均值分别下降87.2%、87.4%、61.7%。
“新体制新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周学文表示,我国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建立了风险联合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提升了应急管理效能。
从建立防抗救一体化的新机制,到推进抗灾设防水平的新提升,再到推动综合保障能力新突破,我国防灾的关口更靠前,减灾的基础更牢固,救灾的机制更灵敏。
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10年下降
坚守安全红线,建立安全生产常抓严管长效机制,出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改革,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十年来,一系列“实招”“硬招”落地,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十年间,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数量从2012年的59起,下降到2021年的17起,下降幅度为71%。
“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必然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冲击。”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说,下一步,我们仍将扭住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
消防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十年来,我国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尤其在防控亡人火灾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分析,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火灾,由上个十年的年均87.7起减至71.1起;亡10人以上的火灾,由上个十年的年均4.9起减至3起。
十年来,国家层面先后挂牌督办200余处重大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各地共督促整改火灾隐患8522万余处;全国消防救援站从5256个增加到7969个,消防车从4.7万辆增加到11.1万辆,市政消火栓从105.8万个增加到201.8万个……我国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健全,消防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防范化解火灾风险成效显著,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大幅提升,社会消防安全基础有效夯实。
来源:新华社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