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需警惕!被“它们”叮咬后,严重可致命!

2023-07-26 16:25:00 

随着暑假的到来

赏花、看海、登高、露营

都是大家的热门选择

就在我们大家纷纷亲近自然

享受惬意美好时光的时候



要提醒大家

外出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当心脚下

有一些“神奇动物”

也纷纷冒头

  蛇!  


每年4月至10月,深圳毒蛇出没频繁,也正是蛇咬伤的高发期,尤其是暴雨前后,在山野石缝边、丛里、湿地里都会有蛇出没。



稍不留神

就可能被蛇咬






据深圳120调度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深圳就有10位市民因被蛇咬伤呼叫120急救。其中,2月份1人;3月份2人;4月份5人;5月份2人,事发时间均为5月4日这一天。




深圳消防因蛇出没

也出了好几次警




案例1




5月4日21时许,福永消防救援站接到群众报警称,有蟒蛇闯入居民区!


接警后,福永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1车7人赶赴现场。现场发现,一条粗壮的蟒蛇正躲在冰箱后面,经过大约三分钟的处置,蛇被套入捕蛇袋。经观察,这是一条长约1.2米,约6斤重的蟒蛇。



救援人员随后将将蟒蛇移送至福永七沥水库进行放生,现场无人员伤亡。





案例2




“我家里来了一条大蛇,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4月22日,深圳市坪山区碧岭小型消防站接到报警后,立即携带捕蛇装备赶赴现场处置。经过现场侦查发现,该蛇长约1.5米,盘踞在厨房角落,当有人靠近,它马上张嘴吐出红色的蛇信子,非常吓人。



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捕蛇器慢慢地伸到蛇的脖子将蛇夹住拉出,另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则抓住蛇尾将蛇放入袋子装好。经过3分钟的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将蛇成功捕获并带到荒山进行放生。




案例3




4月21日14时01分,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的一家中通快递报警,称办公室内发现一条长蛇,并藏在监控显示屏下。


救援人员达现场后,经目测,这条蛇约有一米多长,消防救援人员立刻搬开杂物,利用捕蛇夹将蛇从里面拽出,成功抓获后装入一编织袋内,随后联系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由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将蛇进行妥善处理。



蛇出没频繁时期

万一不慎被蛇咬伤

能否及时、合理、有效地处理

关系着愈后恢复的好坏

01
不慎被蛇咬伤怎么办?



这些大坑,千万别踩!


 用嘴吸毒液

实际上,用嘴吸的力量很难将蛇毒吸出来。毒蛇咬伤伤口通常呈针孔状,伤口非常小,很难将毒液吸出来。即使能吸出部分毒液,但有少部分残留,仍会导致伤者中毒。


 切十字

对于在蛇咬的伤口上切一个十字形的切口,这样可以更顺利地把毒液和淋巴液排出来。但是被五步蛇和原矛头蝮咬了不能切十字。


五步蛇有很强的血循毒,血循毒会溶解血小板,引起伤口出血,再切十字口容易引起流血不止。被五步蛇咬伤可能会引起伤肢溃烂,虽然咬不死,但是很容易致残。


 用火烧

还有人认为被蛇咬伤之后用火烧伤口,通过过热让蛋白质变性,可以让蛇毒的毒性消失。


其实,火烧引起的剧痛会刺激加速血液循环,造成伤口不愈合,甚至坏死。


记住这几个被蛇咬后的急救措施,关键时刻能救命!


蛇咬伤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尽快注射抗毒血清。在此之前,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脱离

立即远离被蛇咬的地方。

  • 如果蛇咬住不放,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 ;

  • 如果是在水中被蛇(如海蛇)咬伤,应立即转移到岸边或船上,以免发生淹溺。


② 冷静

被蛇咬了之后,尽量保持冷静,切忌慌张奔跑,不然血液循环会加速,蛇毒经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也会加速。被咬伤部位应限制活动。


③ 认蛇

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形、蛇头、蛇体和颜色与花纹,有条件者最好拍摄致伤蛇的照片。现场最好不要企图去捕捉或追打蛇,以免二次被咬。


广东常见的毒蛇


④ 解压

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如戒指、手镯 、脚链、手表等,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加重局部伤害。


⑤ 结扎

可用宽布带、绷带或有弹性的胶带进行结扎(具体结扎位置见下图)。结扎的时候,远心端可以摸到动脉的搏动,松紧度和平时在医院抽血化验时绑的松紧度差不多即可。


清洗伤口

被蛇咬伤后,应在结扎或扩创后因地制宜地用清水、冷开水等反复冲洗伤口。有条件的可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安多福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残留的毒液。


 放血排毒

被银环蛇、金环蛇、眼镜王蛇、眼镜蛇等神经毒或混合毒蛇咬伤者,特别是要经过较长时间(2小时以上)才能赶到医院者,可用三棱针在伤口及周围针刺放血以排毒,也可用刀片在伤口处行“一”字切开放血,但注意不要切开过深。而可以在短时间赶到医院者,也可以不切开放血。


自救同时

要尽快送伤者去有条件的医院

02
在深圳被蛇咬了往哪送?  



这9家医院有抗蛇毒血清能救命


✎ 福田区


深圳市中医院抗蛇毒血清: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抗蛇毒血清: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王蛇


✎ 南山区


深圳大学总医院抗蛇毒血清: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蝮蛇


✎ 罗湖区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抗毒蛇血清:蝮蛇, 五步蛇, 银环蛇, 眼镜蛇


✎ 龙岗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抗蛇毒血清: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


✎ 宝安区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抗蛇毒血清:蝮蛇、银环蛇、五步蛇(3种针剂),季德胜蛇药片(口服药):包括眼镜蛇在内的所有毒蛇


✎ 光明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抗蛇毒血清:蝮蛇、银环蛇、五步蛇


✎ 坪山区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区中医院)总院区抗蛇毒血清:蝮蛇、银环蛇、五步蛇、眼镜蛇


✎ 大鹏新区


葵涌人民医院抗蛇毒血清:蝮蛇、五步蛇、银环蛇



急救措施千万条

不如预防这一条


03
如何预防被蛇咬?


 “穿好衣服”

要穿长衣长裤,高帮鞋子,把裤脚绑紧,避免有皮肤裸露在外面。


  戴上帽子

进入林区还要戴帽子,防止挂在树上的蛇碰到脖子而咬人。而且尽量不要进入草丛中走。


 打草惊蛇

如果非要穿过草丛,可以拿一个小木棍,采用“打草惊蛇”的办法,边打边通过。


 抹点硫磺

大多数蛇害怕硫磺和雄黄的味道,最简便的方法是准备一支硫磺软膏,涂抹在脚部和小腿上。


 备好“解药”

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可购置备用药,如季德胜蛇药片。


除蛇以外

还有这几种虫子也千万要当心


#1

蜱虫,咬一口也可能会致命



蜱虫能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和各类原虫病,因此被蜱虫咬,大家都比较紧张担心。


蜱虫喜欢生活在草木茂密之处,比如山坡荒地、杂草丛、灌木丛等。蜱虫不会飞,通常是趴在草尖或者树叶上,等着温血动物走过的时候,趁机趴到温血动物身上。因此,当我们穿短袖短裤在树林茂密情景大自然时候,或者接触宠物,都会容易中招。


蜱虫没有吸血,不会变大,很难发现,一旦吸血充足,身体会变大几十甚至一百倍,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圆球附着我们皮肤上。被蜱虫叮咬,人体是没有感觉,只有在蜱虫吸血时间长了,蜱虫将口器持续插入人体皮肤,较长时间赖着不走了。


如何处理?


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拔或者拍死,更不用用烫布或者烟头烫,正确做法是:


  1. 用镊子从蜱虫口器的根部夹住它。

  2. 用平稳、均匀的力度向上拉,缓慢的拔出来,如无合适的工具,也可就医处理。

  3. 如果万一口器断了,部分蜱虫仍在身体里,不确定能否再次取出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处理。

  4. 取出之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处。


#2

红火蚁,咬一口,又烧又痒



在公园里、草地上甚至小区里,都有可能遇到它们,通常越是经过人工修葺的草地,越有可能有红火蚁栖息。


红火蚁攻击性很强,当蚁巢受到侵扰时,比如被人踩踏,就会迅速出动,用尾部的蛰针进行攻击。被红火蚁蛰后,会出现强烈的灼烧感,其次会搔痒,同时出现红色凸起,后续还会起泡。甚至严重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处理?


被红火蚁叮蛰,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涂抹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缓解症状,切不可抠破水泡,否则非常容易感染。


#3

蜜蜂/胡峰/马蜂,被遮疼疼疼


蜜蜂、胡蜂和马蜂非常常见,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在野外过于靠近它们巢穴,或是小心碰到它们的洞口时,就容易引发攻击。


当遇到蜂类攻击的时候,不要试图拍打,群居蜂类会在死亡前释放出信息素,把同伴引来继续攻击。如被蜂蛰,应尽量保持克制,不大幅度地扑打身边的蜂类,同时快步远离。


被蜜蜂、胡蜂和马蜂蜇伤很疼,最初是尖锐的疼痛,随后有轻微的肿胀、发红,一般不危及生命。


如何处理?


  1.  查看伤口中有没有毒刺,如果能看到蜇伤处,用信用卡的边缘或指甲朝一侧将蛰刺刮出。

  2. 不要使用镊子,因为可能挤压蛰刺导致更多毒素进入体内。

  3. 用冰袋之类的物品冷敷,减轻肿胀,如果持续疼痛或肿胀,或出现过敏迹象,立马就医。


#4

旱蚂蟥:一旦被咬,血流不止


旱蚂蟥,又叫山蛭,主要生活在我国西南和华东、海南等地,栖息于潮湿的环境,常见于草木茂盛,湿度很高的地方,因而在城市中以及北方地区不必担心它们的骚扰。


山蛭叮咬一般不会传播疾病,它们的分泌物有麻痹作用,被咬也不会有痛感,更多的是血流不止带来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压力。


如何处理?


  1.  山蛭吸血,可以通过用指甲或类似的扁平钝器贴着皮肤撬开蚂蟥前端的吸盘,然后再撬开另一端的吸盘,将蚂蟥扔掉。

  2. 去除蚂蟥之后,伤口应先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包扎。流血可以用按压法止血,一般不会有大问题。

  3. 伤口愈合时可能会痒,使用抗组胺剂或冷水可以缓解瘙痒症状。


出去野外游玩时

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觉得皮肤异常瘙痒

记得及时就医

来源 : 深圳急救、深圳卫健委、大鹏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