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口、小作坊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场所
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
但这些场所由于缺乏
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且场所内存放的易燃物品多
用电量大,火灾隐患多
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地方虽小,消防安全不能少!

为有效预防火灾
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消防安全“四加一”措施不可少
什么是“四加一”措施?
一起来看!
措施一:防火分隔
为保证建筑物防火安全,防止火势蔓延,用防火墙、防火门、楼板等构件,把建筑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防火空间。
各类场所严禁违规住人,当住宿场所与其他生产性经营场所合一设置时,必须实施实体墙物理防火分隔,同时确保住宿场所有独立的安全疏散通道。

防火分隔物可分两类:
(1)固定: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防火墙带等;
(2)可开启和关闭式: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吊顶、防火幕等。

1.防火门:有一定耐火极限,具有防火防烟防隔热功能;
2.防火窗: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制成,能起到隔离和阻止火势蔓延的窗;
3.防火墙:不少于3.00h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
措施二:开设逃生口
发生火灾时,一旦大火封门,如果在防盗窗上留有一道逃生窗,关键时刻能立刻打开,方便逃生和救援。


1.居住类场所的防盗窗(网)开设逃生窗应设置长宽净尺寸不小于1米、0.8米且向外开启的紧急逃生口,并设置缓降器、逃生软梯等辅助疏散设施。
2.防盗窗上不要放置杂物,否则发生火灾时,可能会因为杂物阻挡,妨碍逃生。
3.因安全原因需要上锁,则钥匙应放在附近,确保家人都知道。当火灾、地震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可以迅速打开小门逃生。
措施三:安装物联网独立式烟感报警器
安装物联网独立式烟感报警器简便易行、价廉实用,结合消防物联网使用可以在火灾初期能起到早发现,发出报警信号并及时将警情通报给业主,起到疏散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1.适用场所:可广泛应用于住宅、“三合一”场所、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服务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幼儿园等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建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社区居民活动场所,三级及以下耐火等级的老旧居民住宅,宿舍、出租屋、小旅馆等火灾多发的场所。
2.安装部位:应当包括上述建筑和场所内的公共活动区域,居住建筑的卧室等休息用房,起居室、客厅,厨房、餐厅,内走道,每层疏散楼梯上部,以及其他具有火灾危险的房间和部位。


措施四:配备一定量的防毒面罩
据统计,火灾死亡中,80%以上是因烟气中毒受伤或浓烟窒息后烧死的,此时,正确佩戴防烟防毒呼吸器,利用疏散通道安全脱离险境,可以大大减少火灾死亡几率。

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时应注意先连接面罩与导气管再连接滤毒罐,连接滤毒罐时先旋下滤毒罐的罐盖,再将滤毒罐接在面罩下面,并取下滤毒罐底部进气孔的橡皮塞。戴面具时应暂停呼吸,握住面罩两侧将面罩撑开,两手均匀用力由下而上将面具戴在头上,同时调整罩体使其与面部密合。

措施五:开展消防宣传工作
社会各类场所群体应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疏散逃生演习,切实提高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学校应落实相关学科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等活动。

来源 | 广州消防、揭阳消防、宝安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