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假水”的玩具
似水又不是水
被称为“解压神器”
广受低年级学生的追捧
外形酷似缩小版的饮料瓶
不能喝!有风险!
看起来这是一款香甜可口的小饮料?
错了!
这是一种叫“假水”的玩具
“假水”并不是真正的水,该产品的名称为“水晶泥”,主要成分包括水、聚乙烯醇(PVA)和色素。其中,聚乙烯醇可以在常温下迅速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
这些“假水”玩具售价十分低廉,贵一点的也就是5块钱到10块钱,最便宜的才1块钱。有的“假水”玩具标签上并没有厂家信息,只是简单地标着“假水”或可乐、果汁等字样。而且绝大部分“假水”都做成了饮料瓶、酸奶瓶、鸡尾酒瓶以及冰激凌盒等食品包装的形状。
近两年,这款玩具作为“解压神器”广受低年级学生的追捧,不少学校周边的商店和文具店都有出售。但是,这种玩具却有着健康安全隐患。
“假水”玩具并不安全环保
硼元素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
虽然其销售的“假水”玩具外包装上有“不可食用”的标识但因其产品外观具有迷惑性且鉴于儿童的认知能力较弱该玩具仍有被儿童当成饮料而误拿、误食的风险。
“假水”玩具是否真的“安全环保”?此前,有媒体做过实验,采购了9款14批次“假水”样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
取样检测数据显示,这14批次“假水”样品竟然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最多的大概超标了6倍多。
超标最多的一款产品,商家却宣称为大厂家生产,不含硼砂。这款产品标明只有纯净水、发泡粉、淀粉、黏合剂等6种成分,完全给人以安全环保的印象。
测试工程师表示,中小学生或儿童在玩耍“假水”的过程中,通过破损的皮肤以及口部不慎直接或间接接触,都会使过量的硼砂进入人体,久而久之会不断累积,埋下健康隐患。

事件回顾
近几年
由“水晶泥”和“假水”玩具所造成的
伤害案例时有发生
据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报道,宜昌一名10岁男孩在玩水晶泥时,吞了少量入腹,经及时救治才得以脱险。
据湖北经视2021年7月12日报道,武汉一9岁女孩玩水晶泥视力受重创,医生诊断为硼砂入眼导致角膜受损。
据半岛晨报2023年2月15日报道,大连一名10岁小学生持续玩了四、五个小时“假水”玩具后,双手开始红肿,伴随着麻痒刺痛。医生怀疑是“假水”中含有硼砂,孩子接触久了,从而导致孩子双手红肿。

各方守住学生用品安全底线
谨防误食。“假水”玩具外包装和外形与真正的饮料非常相似,五彩缤纷的软泥玩具表面上看与果冻类似。如果没有成人监护,儿童容易啃咬或误食,可能导致窒息或其他危险。
儿童手上汗液较多或手上有伤口的时候尽量不玩软泥玩具,防止硼砂成分随汗液或通过伤口迁移至人体内。
儿童使用软泥玩具后应及时洗手,以防将残留在手上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
各经营门店应提升安全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销售“水晶泥”“起泡胶”“假水”等玩具产品,守好儿童、学生用品安全底线。

这些危险玩具也要注意!
除了“假水”
日常生活中
还有些玩具
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
夫妻肺片没夫妻
假水不是真的水
水晶泥里没水晶
儿童安全要注意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审:曾瑜梅
二审:蒋华
三审:汤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