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新闻资讯将如潮水般涌来
真假难辨
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
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因为AI合成技术
已涉入新闻传播领域

网传南坪商业大楼火灾伤亡惨重
2024年3月18日,网传消息称“重庆南坪商业大楼突发大火,伤亡惨重”,有网友还发布了经AI生成且图文严重不符的视频。
经核实,2024年3月17日11时16分,重庆市南坪商业大厦住宅着火,区消防救援支队和南坪街道及时到场处置,11时35分,现场明火熄灭,无人员伤亡,未发生次生事故。

近年来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
用其制作假新闻博人眼球的行为
时有发生
要知道这一行为已涉嫌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如何在短时间内
识别一条信息是否是假新闻?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假新闻的类型
识假才能辨假
▼
假新闻类型
通过修改图片、视频的标题或内容文字,扭曲原图片、视频想表达的意思;或者通过剪辑不同视频、照片,更改剧情,甚至AI技术加持,制作出造假者想要表达的画面内容。
给出详细的图表和数据,让读者有一种证据确凿的感觉,但其数据往往是无科学依据佐证。
凭空捏造业内专家或高层人员的评论作为论据,提升新闻的信服力。
利用大众恐慌、愤怒、多虑等情绪,制造符合大众心理期待的故事。
此类假新闻较难辨别,因新闻中部分内容是真实的,但在报道中,关键用词又似是而非,刻意引导读者对新闻的片面解读。
假新闻有时迷惑性很强
以下三个小妙招
有助于帮助大家辨别真伪


比如,官方发布的消息、权威学术期刊、研究机构的报告等一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外,对于新闻报道等信息,要关注其传播渠道,如是否来自权威媒体、可信的新闻机构等。

新闻明显缺乏事件原因分析,或前后逻辑矛盾,或不符合基本的常识,也缺少证据的呈现,这样的新闻很可能是假新闻。大家不要因新闻的标题或内容看起来更“劲爆”而觉得确有其事!

“选择性报道”指的是选择部分新闻事件或过程,而不是事件的完整过程进行报道。这样就会导致读者只知道局部,不了解大局,缺乏对新闻事件的全局性把握,不能得到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审:曾瑜梅
二审:蒋华
三审:汤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