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最为致命的动物是哪一种?
据每年致人死亡的统计数据显示,位于“生物杀手”榜首的,是只有几毫米长的蚊子。没错,蚊子远比狮子更为凶险!
据统计,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80余种,如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就连近期广东持续发展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也是蚊子传播病原体导致。
蚊子和人类有哪些“纠缠史”?
为何说蚊子是动物界“头号杀手”?
蚊子最“钟爱”哪类人?
如何预防蚊媒类疾病?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蚊子的“前世今生”。
↓↓↓

早在恐龙时期
蚊子就已经存在
202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也就是说,蚊子的演化历史可追溯到恐龙时期。
在漫长的时间里,蚊子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包括35个属、3600余种,可以适应沼泽、森林、沙漠、北极地区和城市等多种环境。
中国目前已发现370余种蚊子,其中按蚊(疟蚊)、库蚊、伊蚊是最常见的三个属。

边吸边“吐”
携带病原体四处传播
蚊子产卵需要血液,因此,目前只有雌性蚊子会吸血。一些病原体正是借助蚊子吸血这一过程实现传播。
整体过程大致可概括为:蚊子从一个宿主那里吸食了相关病原体,在自身体内尤其是唾液腺大量复制,等到吸食下一个宿主的时候,蚊子的口器会像针管一样,往血管里释放促进血液流动加快的化学物质,顺便将病原体留下。
由于蚊子不仅吸血,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者,一度被认为是“人类最想灭绝的生物种类”之一。

平均每天杀死1227人
被低估的“致命杀手”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黄热病祸首--伊蚊
叮人又痛又痒的花蚊子——伊蚊,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黄热病的元凶。伊蚊通常在早上和黄昏出没,食量大,吸血时间长,叮咬的大包异常痒痛。
乙脑的帮凶--库蚊
库蚊俗称家蚊,喜欢在大晚上叮人吸血(晚上在你耳边嗡嗡嗡的一般就是库蚊)。人类和动物都是它的吸血对象,它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疟疾传播者--按蚊
按蚊又被人称为疟蚊,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人类被携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体内就可能被其传播了此类寄生虫,最终染上疟疾!

满足这3个特征
最容易被蚊子盯上
二氧化碳呼出多的人
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团状气流,当蚊子通过触角和足部感觉毛感知到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更高的区域时,就会被吸引过来。新陈代谢旺盛的人群,如孕妇、儿童、运动者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多,相当于向蚊子发送了精准定位。
爱出汗的人
人体皮肤上存在各种细菌,当汗液与其接触后,细菌会分解汗液中的氨基酸,产生有酸臭味的化合物,对蚊子特别有吸引力。
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的视力很差,而深色衣物在蚊子眼中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反差,成为显眼的“靶心”。因此,爱穿深色衣服的人就成了蚊子的“盘中餐”。
另外,有传言说蚊子更喜欢O型血的人,是错误的。

防蚊灭蚊
做好这几步
暑期高温多雨、人员流动增加,蚊媒传染病风险也随之增加。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外出加强个人防护
穿衣“武装”: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护盾”: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驱蚊剂,并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
避免“高危地”:避免在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每周进行环境清理
翻盆倒罐: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轮胎等容器。
清淤疏堵: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填平洼地。
勤换勤清:家中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宠物饮水碗、接水盘等同样需勤换勤洗。
严密加盖: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水缸、水池)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
垃圾管理:妥善处理垃圾,特别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小小蚊虫害处多
科学防治是关键
若在蚊虫叮咬后
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
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以防延误病情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广东疾控、生命时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声明:本号致力于公益安全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